茶叶,既可以加工为饮料,又是用以治病的一种药物,然而药茶,并非指单一的茶叶,它包括茶叶药用、茶药配合、以药为茶等内容。白居易有诗称:“病闻和药气,浓听研茶声。”是说药、茶原为一类,其功能优势可以互补。
一、单味茶叶药用
茶叶作为药用之品,根据“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 而解之”的传说,迄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若以《神农本草经》为首载起算,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茶叶单味为药,在民间流传很广,如老年体弱或大病之后恢复欠佳,精神不振,或者饮食之后脘闷呆滞,常用腊茶(陈年老茶)一撮煎汤或泡饮,往往连用数日即收良效。
《食疗本草》记载:“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并说:“久患痢者,亦宜服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治痢用好茶一斤捣碎,浓煎一二杯服用,其用量之大,十分可观。这说明用一味茶叶治病,要达到单行力专,必须有足够大的剂量,否则水浇鸭背,无济于事。
二、茶药相配治病
茶叶作为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是药茶实际应用的扩充发展。用一味茶叶治病,毕竟势单力薄,主治范围有限,茶叶与其他多种药物随症配伍应用,便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午时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张名方,历来有几种不同的配方。据《经验百病内外方》记载其组成比例:白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各1分,枳实、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各1分,陈茶33分,桔梗、麦芽、苏叶各5分,建曲、川芎各1分。
此方中所用茶叶总量超过全方用药总剂量的20倍,说明茶叶在此方中为主要基质。茶叶与方中诸药配伍,成为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食滞及不服水土,腹泻腹痛”的灵验效方。其使用方法是:取适量微作煎煮或用沸水冲泡饮用。这是标准的药茶剂型。
三、以药代茶应用
从唐朝开始,中医药书籍中所记载的方子,有相当一部分剂型是茶,但方中并未用茶叶。这便使药茶这个剂型,大大拓宽了范围。药茶剂型的拓宽,给临床实践治疗应用带来了许多方便。首先,药茶可以不掺人茶叶,对于不需要使用茶叶或不适宜使用茶叶的病症,增宽了药物选择的余地。其次,方子虽然是几种或多种药味组成,但是剂型是茶剂,患者饮用方便。
宋代《和剂局方》中载有“丁香散”,方用人参15克,丁香、藿香各l克。同杵,罗为散,每服3克,用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渣稍热服,不计时候。不难看出,此方中未用茶叶,且煎至数沸即去渣不计时候热服,实是以药代茶之法。并称用“治胃虚逆,呕吐不止,精神赢困”之症。此方先杵碎为散,再作成药茶饮用,与煎剂制作有明显的区别。
四、广泛的临床应用
查考历代中医药书籍所记载的方剂,其中有不少方剂为药茶,而且临床运用涉及各科的疾病。宋代在中药方剂中,煮散比较盛行,所谓煮散,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以药代茶的剂型,如先将药研为细末或捣碎,用时按需要确定剂量后用水煎开数沸片刻,去渣,不拘时候频频饮之,也有将散直接用沸水冲泡后不拘时饮用者,显然都是药茶的制作饮用方法。
那么,煎剂与此有什么区别呢?煎剂一是将生药加工炮制后直接入煎,无需研成细末;二是煎煮时间相对较长;三是煎剂多作1日2服或3服,或者顿服,一般不用代茶饮用之法;四是煎剂不宜直接冲泡饮用。此四者是煎剂与药茶剂型的主要不同点。
有关药茶的临床应用,试举例介绍如下:
1.在治疗急性病方面,《太平圣惠方》载有川升麻散,方用川升麻、玄参、黄连、大青、柴胡、知母、黄芩、甘草、地骨皮。上药共捣碎,粗罗为散,取用适量,人淡竹叶,煎汤去渣,“不计时候温服”。指出此方主治“热病口疮,壮热头痛,心神烦躁”。对于热性病高热病人,给予药茶,采用不计时候频饮的方法,颇合病情的需要。
治疗“时疾厥逆”,《绛囊撮要》有七鲜汤,药用鲜藿香、鲜首乌、鲜荷叶边、鲜生地、鲜佩兰、鲜建兰叶、鲜水梨。上药和匀,打汁滤清,用温开水冲服。厥逆是急性热病(时疾)的一种症状,用甘凉退热芳香醒脑的鲜品打烂,以开水冲为药茶饮用,是合乎治疗机制的。
2.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太平圣惠方》有紫菀散,方用紫菀、桔梗、茅根、甘草、川大黄、木通。上药捣筛为散,取用适量,以水煎去渣,不计时候温服,主治“肺脏壅热,心胸满闷,咳逆食少,大便不利”。此药茶所用药物,功在清肺泄热,化痰止咳,用于治疗上述证候当可取佳效。
《太平圣惠方》另有一方紫菀散,药用紫菀、麻黄、贝母、大腹皮、杏仁、赤茯苓、桑白皮、猪苓、槟榔。上药捣筛为散,每取适量,用水煎去渣,不计时候温服。此药茶功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上气,发即不得平卧,心腹胀满,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肿”。前一个药方重在治疗急性肺部疾患,后一个药方重在治疗慢性肺部疾患,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3.在治疗肝胃气疾患方面,《重订严民济生方》载有平肝饮子,方用防风、桂枝、枳壳、赤芍药、桔梗、木香、人参、槟榔、当归、川芎、橘红、甘草。上咀(咬碎),每取适量,用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功能平肝调气,疏肝和胃。主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连及两胁烦闷,头晕呕逆,脉来浮弦”。此药茶煮前只是把药弄碎,而不制作为散,这也是因方制宜。
治疗因寒凝气不顺畅而“胸膈不快”者,《普济方》有木香快气散,方用白豆蔻、甘草、缩砂仁、丁香、木香、青橘皮、附子。上药为末,每用适量,以沸汤点服,不拘时候。所谓“沸汤点服”,就是将药末直接用开水冲服,或冲或泡,都是制作茶剂的简便方法。
4.在治疗头目咽喉疾患方面,《局方》有清神散,方用檀香、人参、羌活、防风、薄荷、荆芥、石膏、细辛。上药为末,每用适量,用沸汤、茶末调服。此药茶功能消风壅、清头目,主治头昏目眩,头痛耳鸣,鼻塞声重,咽喉不利等症。组方特点,以药为主,佐茶为辅。又《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用鲜青果、鲜芦根煎汤代茶饮。功能清热利咽,是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的药茶。
5.在治疗妇儿疾患方面,《圣济总录》有人参饮,药方用人参、川芎、当归、阿胶、杜仲、艾叶、熟干地黄、甘草。上药粗捣筛,每取适量,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此药茶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血下不止”。
6.治疗小儿疾患的药茶,如《局方》人参羌活散,方用柴胡、独活、羌活、人参、川芎、枳壳、茯苓、甘草、桔梗、前胡、天麻、地骨皮。上药为散,每取适量,用水煎去渣温服,不计时候。主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