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药品 >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

罗氏制药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
处方药 医保乙类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

1.绝经后骨质疏松。
2.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接受血液透析病人之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3.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4.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5.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7.低血磷性维生素D抵抗型佝偻病等。

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通用名称: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56(前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看)

用法用量:1.应根据每个病人血钙水平小心制定本品的每日最佳剂量。开始以本品治疗时,应尽可能使用最小剂量,并且不能在没有监测血钙水平的情况下增加用量。2.确定了本品的最佳剂量后,应每月复查一次血钙水平(或参照下面有关个别适应症之详细说明)。采集血钙标本时,不能使用止血带。(1)若血钙超过正常范围(9-11mg/100ml或2250-2750μmol/l)1mg/100ml(250μmol/l),或血肌酐大于120μmol /l ,则必须减少剂量或完全中止治疗直至血钙正常。在血钙增高期间,必须每日测定血钙及血磷水平。(2)血钙正常后可服用本品,但日剂量应低于前剂量0.25μg。3.每日应估计钙摄入量并酌情进行调整。本品最佳疗效的先决条件是足够但不过量的钙摄入量(成人:每日约800毫克),治疗开始时,补钙是必要的。因为胃肠道对钙吸收的改善,有些病人可能宜保持较低的钙摄入量。有高血钙倾向的病人,可能只需要小剂量补钙或完全不需要补钙。每日钙总摄入量(如从食物和药物)平均大约为800mg,不应超过1000mg。4.口服,具体方法如下:(1)绝经后骨质疏松:推荐剂量为每次0.25μg,每日二次。服药后分别于第4周、第3个月、第6个月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以后每六个月监测一次。(2)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透析病人):起始阶段的每日剂量为0.25μg。血钙正常或略有降低的病人隔日0.2.μg即可。如2~4周内生化指标及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则每隔2~4周将本品的每日用量增加0.25μg,在此期间至少每周测定血钙两次。大多数病人最佳用量为每日0.5至1.0μg之间。(3)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佝偻病: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0.25μg,晨服。如生化指标和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则每隔2~4周增加剂量。在此期间,每周至少测定血钙浓度两次。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偶见吸收不佳现象,因此这种病人需要较大剂量。如果医生决定对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孕妇用本品治疗时,在妊娠后期应加大剂量,在产后及哺乳期应减小剂量。(4)老年患者:老年病人无需特殊剂量,但建议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5)婴儿及儿童:本品的溶液剂型适用于婴儿和儿童。如同成人一样,应在测定血钙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每日最佳剂量。2岁以内的儿童,推荐的每日参考剂量为0.01-0.1μg /kg体重。包装内所配备的测量管可准确地量出每个病人所需的剂量。给药体积可以以毫升或滴计:0.1ml溶液相当于0.1μg的活性成分(骨化三醇),或1滴溶液含有0.02μg骨化三醇。溶液可以先放入汤匙然后混入儿童的饮料中(如橙汁等)。(6)用后应拧紧瓶盖。在开盖有效期内(6星期),可用滴管的盖子代替原始的螺旋盖。或遵医嘱。

功能主治: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绝经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肾性骨营养不良 绝经后骨质疏松 佝偻病 低血磷

手机浏览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注意事项

内容
介绍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副作用一般包含1.由于骨化三醇能产生维生素D的作用,所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维生素D过量相似,如高血钙综合症或钙中毒 (取决于高血钙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偶见的急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呕吐和便秘。慢性症状包括营养不良,感觉障碍,伴有口渴的发热,尿多,脱水,情感淡漠,发育停止以及泌尿道感染。 2.长达15年临床使用本品治疗所有适应症,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包括高钙血症在内的发生率为0.001%或更低。 3.并发高钙和高磷血症的病人(浓度大于6mg/100ml或1.9mmol/l)可能发生软组织钙化,这些表现可通过放射学检查而观察到。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慢性高钙血症也许与血肌酐增高有关。由于骨化三醇的生物半衰期较短,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停药或减量数天后升高的血钙即回复正常范围,这一过程要比维生素D3快许多。 4.对敏感体质的病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孕妇及哺乳期:1.怀孕兔子口服将近致死剂量的维生素D,胎儿中产生主动脉瓣膜狭窄。孕妇使用本品,需权衡利弊。 2.猜想外源性骨化三醇可以分泌进入乳汁。考虑到母亲发生高钙血症的潜在性和本品对受乳婴儿的不良影响,如果监测母亲和婴儿血钙浓度,母亲在服用本品期间可以哺乳。 儿童:本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老人:老年病人无需特殊剂量,但建议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对于正进行透析的老年病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等。更多关于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的使用禁忌与详细注意事项请查看下列复禾医药为您整理的科普文章。

热门药品

知名品牌

搜索热点

品牌
介绍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676人关注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投资额6235.7万美元,致力于肿瘤学、病毒学、移植学等关键治疗领域,努力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2004年底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2007年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的开幕,罗氏在华建成了包含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

前往企业主页

罗氏制药旗下药品

更多

药品推荐排行榜

更多

热门药企

更多

注意事项资讯排行

更多

1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药的治疗方法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吗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吗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其典型表现是以干咳、发热、乏力为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症状可表现的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者仅仅表现为精神比较弱、呼吸急促。轻型的患者仅仅表现为发热,或者轻微的乏力等等,可没有肺炎的表现,但
用药指南

2午时茶能和感冒药一起吃吗 午时茶颗粒能和快克一起吃吗

午时茶颗粒能和快克一起吃吗午时茶具体是否可以和其他感冒药物一起使用,需根据患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决定,不能一概而论,以免药物不对症,不能有效治疗疾病,或者是导致某些药物成分过量,对病情控制不利。
用药指南

3双黄连口服液能和感冒药一起吃吗 感冒鼻塞能喝双黄连口服液吗

感冒鼻塞能喝双黄连口服液吗双黄连口服液和感冒药可以一起吃。双黄连口服液本身就是治疗感冒中成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呼吸道症状,如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等,可用于早期感冒。双黄连口服液可与扑热息痛醇胺片、扑热息痛黄那敏胶囊等西药成分抗寒药
用药指南

4两种感冒药混吃会要命吗 新复方大青叶片能和快克一起吃吗

新复方大青叶片能和快克一起吃吗两种感冒药混吃有可能会要命,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几乎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过量长期使用会增加肝脏损害的风险,严重时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导致生命危险。目前市面上很多感冒药都有对乙酰氨基酚,例如泰诺、快克、白加黑、散利痛、必理通,日
用药指南

5新冠肺炎吃什么药有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吗?

目前并无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特效药,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病毒、抗HIV、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1、抗病毒药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常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包括利托那韦片或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如果无法缓解病情,必要时还可以雾化吸入α-干扰素,
用药指南

6感染新冠病毒后该如何用药? 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选择自愿居家隔离治疗,可以选择哪些药物?山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董亮教授,泰山学者、全省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张伟教授,山东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用药指南

7连花清瘟颗粒的使用禁忌症 连花清瘟颗粒哪些人不适合使用

连花清瘟颗粒禁用于风寒感冒的患者,比如感冒出现了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发热比较轻、怕冷比较重、咽痒、咽痒就想咳嗽、咳嗽、咯白稀痰或痰中夹有泡沫、舌淡红、苔薄白,属于风寒犯肺引起来的风寒感冒,这时候不能吃连花清瘟颗粒,可以用感冒清热颗粒等具有疏散风寒、解表的药
用药指南

8感冒清热软胶囊效果怎样 有什么副作用吗?

冬天,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保暖工作的话,我们很容易就会患上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在临床上主要的症状包括流清鼻涕,咳嗽,发热以及头疼等等,如果发友及时治疗的话,可能就会发展为发烧,严重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感冒清热软胶囊是常用的感冒药物,那么效果怎样?感冒清热软胶囊,主要成
用药指南

9云芝肝泰颗粒能长期吃吗?

云芝肝泰颗粒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颗粒;气微,味甜。主要成份是云芝粗提物。每袋装5g(含云芝多糖0.333g)用法用量:每次要服用5g,每天要按照这个剂量服用2~3次。临床应用表明云芝肝泰颗粒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那么,云芝肝泰颗粒能长期吃吗?长期吃会耐药吗?云芝肝泰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云芝。而云芝具有利湿、调节人体免疫力、清热、抗肿瘤、健脾、平喘、解毒、止咳等作用。因此,云芝肝泰胶囊主要用于
用药指南

10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副作用大吗 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有5种副作用

络活喜氨氯地平片的通用名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降压药,该药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以及其他副作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1、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会导致反射性的心率增快,诱发心律失常,或者导致血压下降、胸痛、晕厥等;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