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占位不一定是膀胱癌,可能由膀胱结石、膀胱息肉、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平滑肌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1、膀胱结石: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可能造成占位性病变,通常与饮水不足、代谢异常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排尿中断、下腹疼痛。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治疗,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
2、膀胱息肉:黏膜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相关。常见无痛性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可见带蒂新生物。较小息肉可经尿道电切术切除,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
3、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的慢性炎症,病因与长期泌尿感染相关。表现为尿频尿急伴镜下血尿,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间质性膀胱炎:非感染性膀胱壁纤维化病变,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异常。特征性症状为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剧痛,尿常规检查常无异常。口服阿米替林配合膀胱水扩张术可缓解症状,建议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
5、膀胱平滑肌瘤:起源于膀胱肌层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超声检查显示肌层内均质低回声团块,确诊需病理排除肉瘤变。肿瘤较大时需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每半年复查膀胱镜。
日常需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注意观察排尿颜色及频率变化。出现持续血尿、排尿困难或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必要时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占位性质。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膀胱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超声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