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牙根是否需要拔除需综合评估牙齿功能、感染风险及修复可行性。保留牙根可通过根管治疗+桩冠修复恢复咀嚼功能;拔除适应症包括根尖病变、牙周支持丧失或无法利用的残根。
1、牙根可利用性:完整牙根长度≥3mm且无根裂时,经根管治疗后可采用纤维桩+全瓷冠修复。临床数据显示此类修复体5年存活率达85%,优于拔牙后种植修复费用及周期。
2、根尖病变程度:根尖阴影直径>5mm或伴瘘管形成的残根,需评估显微根尖手术后保留可能性。CBCT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超过根长1/3时建议拔除。
3、牙周支持状况:牙槽骨吸收达根长2/3以上或存在Ⅲ度松动,保留后修复体预后较差。牙周探诊深度>6mm伴溢脓者需优先考虑拔除。
4、修复空间评估:对颌牙伸长导致修复间隙<4mm时,正畸牵引或冠延长术可能增加治疗复杂度。无咬合功能的残根保留价值较低。
5、全身因素考量:糖尿病患者根尖病变愈合速度较慢,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需控制INR<3.0。放疗区域残根保留需配合高压氧治疗。
日常维护需使用单束牙刷清洁修复体边缘,每年进行1次根尖X线复查。保留牙根者建议避免咀嚼硬物,使用含氟漱口水降低根面龋风险;拔牙后3个月需评估骨量考虑种植修复,愈合期可佩戴临时义齿维持咬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