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可根据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分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心脏病五类。
1、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多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有关,常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类患者妊娠期需监测心功能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2、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瓣膜损害所致,二尖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妊娠期间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3、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妊娠期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脏后负荷增加有关,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治疗需控制血压,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住院观察。严重者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4、围产期心肌病:特发于妊娠晚期或产后数月的心肌病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气促、乏力、下肢水肿等。治疗包括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哺乳期患者需注意药物选择。
5、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室性早搏、房颤等。轻度心律失常可通过休息缓解,严重者需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需根据具体类型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包括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采用低盐、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结构,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胸闷、气促加重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产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提前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