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中医调理、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中西医结合需根据个体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药物耐受性等因素综合选择。
1、血糖控制目标:
西医治疗强调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的量化标准。中医更注重症状改善,如消渴、多尿等证候缓解。初诊患者建议先采用西医标准化控糖方案。
2、急性并发症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症必须采用西医静脉补液、胰岛素泵治疗。中医在急症抢救中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此时应优先选择西医急诊处理。
3、慢性并发症防治:
西医针对糖尿病肾病使用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视网膜病变采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中医通过黄芪、丹参等改善微循环,对早期神经病变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
4、药物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胰岛素导致低血糖风险。中医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等中成药时需警惕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转氨酶及肌酐。
5、个体化治疗方案:
胰岛功能尚存者可联用西格列汀等DPP-4抑制剂与黄连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配合针灸治疗。建议在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与中医科联合会诊制定方案。
糖尿病患者每日应保证150克优质蛋白摄入,进行30分钟快走或八段锦运动,定期检查足部皮肤。血糖波动较大时需每日监测4-7次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月复查。中药调理期间仍需坚持西医基础治疗,不可擅自停用降糖药物。出现视物模糊、下肢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