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毛发移植、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但无法完全治愈。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雄激素代谢异常、毛囊微小化、炎症反应、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米诺地尔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毛囊血液循环,非那雄胺抑制5α还原酶减少双氢睾酮生成,螺内酯可拮抗雄激素受体。需持续用药6-12个月见效,停药后可能复发。
2、激光治疗:
低能量激光照射可刺激毛囊细胞活性,改善局部微循环。每周2-3次治疗,需坚持3-6个月,适合轻中度脱发患者作为辅助疗法。
3、毛发移植:
FUE技术提取后枕部健康毛囊单位,PRP注射配合移植可提高存活率。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移植毛发在3-6个月后进入生长期。
4、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熬夜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每日摄入30g坚果补充锌元素,有氧运动每周3次改善雄激素代谢。避免高温烫发、过度牵拉等物理损伤。
5、心理疏导: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合理预期,团体支持缓解外貌焦虑。脱发严重者可选择假发修饰,心理咨询改善因脱发导致的社交回避。
建议每日食用三文鱼补充Omega-3脂肪酸,饮用绿茶摄取儿茶素,进行瑜伽练习降低压力激素水平。选择宽齿木梳减少牵拉性脱发,使用含咖啡因的防脱洗发水。若出现头皮红肿、毛囊炎等继发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炎治疗。毛发镜检可评估毛囊存活状态,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