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腹泻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受凉、肠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发烧腹泻易导致水分电解质丢失,优先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2小时补充200ml。儿童可饮用稀释苹果汁,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腹泻。观察尿液颜色变浅提示补水充足。
2、饮食清淡调整:急性期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白粥、面条。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限制高脂高纤维饮食。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3、物理降温处理:体温<38.5℃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浴。儿童可贴退热贴,每4小时更换。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4、药物对症控制:细菌性腹泻可选用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黄连素。发热>38.5℃时按说明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阿司匹林。止泻药需医生指导使用。
5、识别危重信号:持续高热>3天、血便、意识模糊需急诊。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提示重度脱水。慢性病患者出现少尿、心悸应排查脓毒血症。
发病期间每日摄入不少于1.5升水分,可饮用含钾的椰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粥等收敛性食物,避免生冷刺激。保持餐具消毒,便后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马桶。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两周内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肠道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