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可通过枸橼酸钾、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药物缓解症状。尿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水不足、饮食结构失衡、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枸橼酸钾:该药物适用于尿酸结石或低枸橼酸尿症患者,能碱化尿液并抑制结石形成。服药期间需监测尿pH值,避免与含铝制剂同服。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2、坦索罗辛:作为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排出。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服药后需避免突然起身。
3、双氯芬酸钠: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缓解结石引发的肾绞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建议餐后服用以降低胃黏膜刺激风险。
4、代谢调节:尿酸结石患者可联用别嘌呤醇,胱氨酸结石需配合青霉胺治疗。药物干预需基于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调整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感染控制:合并尿路感染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感染治疗需足疗程,防止结石成为感染灶。
尿结石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5-3升,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适量摄入柑橘类水果可增加尿枸橼酸含量。规律进行跳跃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夜间排尿可减少尿液浓缩。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症状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