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角膜炎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具体病因。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真菌性角膜炎或过敏性角膜炎通常无传染性。
1、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或腺病毒感染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表现为眼红、畏光、流泪。患者需避免揉眼,接触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滴眼液可抑制病毒复制。
2、细菌性角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见于角膜外伤后,伴随脓性分泌物。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滴眼液,严重者需结膜下注射。患者毛巾应单独消毒。
3、真菌性角膜炎:农作物外伤后镰刀菌感染多见,角膜呈现羽毛状浸润。两性霉素B、那他霉素滴眼液需持续使用4-6周。该类型不通过人际接触传播,但需防止交叉感染。
4、过敏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多因花粉过敏,特征为眼睑乳头增生。冷敷可缓解瘙痒,色甘酸钠滴眼液能稳定肥大细胞。此类型无传染风险,但需避免过敏原接触。
5、寄生虫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感染常见于隐形眼镜护理不当,表现为环形角膜浸润。0.02%聚六亚甲基双胍滴眼液联合丙烷脒效果较好。患者需暂停佩戴隐形眼镜,煮沸消毒镜盒。
预防角膜炎传播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共用眼妆用品。游泳时佩戴护目镜,角膜接触镜使用者需规范清洁流程。日常饮食补充维生素A、C,适度摄入深海鱼油有助于角膜修复。出现持续眼痛、视力下降应及时就诊眼科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