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碱化尿液药物、中成药、局部用药等方式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细菌感染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常用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呋喃妥因。抗生素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疗程通常为3-7天,复杂感染需延长至14天。
2、止痛药物:泌尿系统感染常伴随尿痛、下腹痛,可选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疼痛可考虑解痉药物如颠茄片。止痛治疗需在抗生素基础上进行,不能替代抗感染治疗。
3、碱化尿液:枸橼酸钾、碳酸氢钠等药物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症状。碱化尿液能抑制细菌生长,增强某些抗生素疗效。使用期间需监测尿液pH值,维持在6.5-7.5为宜。
4、中成药: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辅助缓解尿频尿急症状。中成药需与抗生素联用,单独使用疗效有限。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局部用药:女性患者可配合聚维酮碘溶液坐浴,男性包皮过长者需加强局部清洁。复杂性尿路感染需留置导尿时,可采用银合金涂层导尿管减少细菌定植。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增加排尿频率冲刷尿路。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上尿路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