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使用止泻药物、口服益生菌、必要时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水样便伴低热。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缩短病程。
2、细菌感染:志贺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确诊需粪便培养,轻症可用黄连素调节肠道功能,中重度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环丙沙星。
3、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奶制品后易出现腹胀腹泻。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乳糖酶可改善症状,发酵酸奶中的乳糖含量较低更适合这类人群。
4、肠道菌群紊乱: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5、药物副作用:某些降压药或降糖药可能引发药物性腹泻。记录用药与症状发生的时间关系,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腹泻期间建议选择低纤维的香蕉、白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辛辣饮食。每小时补充100-200ml含钠钾的淡糖盐水,脱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时需及时就医,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