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脱肛可能由慢性便秘、盆底肌松弛、妊娠损伤、直肠脱垂、肛管直肠肿瘤等因素引起,需警惕肛门失禁、直肠溃疡等并发症。
长期直肠黏膜外翻导致肛门括约肌持续拉伸,肌纤维弹性下降可能引发不完全性肛门失禁。患者表现为气体或稀便不自主溢出,需进行提肛运动训练,每日3组每组15次收缩肛门。
暴露在体外的直肠黏膜易受衣物摩擦损伤,形成边缘不规则的浅表溃疡。典型症状为排便后手纸染血或黏液血便,建议使用温水坐浴后外涂马应龙痔疮膏保护创面。
脱出肠管发生嵌顿时,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黏膜发绀水肿。伴随剧烈肛门坠胀痛和排便困难,需立即手法复位避免组织坏死,必要时行Altemeier经会阴直肠切除术。
反复脱垂使肛窦腺开口扩张,粪汁逆流可能诱发肛周脓肿。特征性表现为肛门红肿热痛伴发热,确诊后需切开引流,术后配合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长期肛门潮湿瘙痒及异味问题,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部分患者因频繁如厕需求回避社交活动,建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心理状态。
日常需增加芹菜、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避免久蹲用力排便。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游泳和快走等低冲击运动适合康复期患者。出现直肠全层脱出或持续出血时,应及时就诊评估是否需行Delorme黏膜切除术或腹腔镜直肠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