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高热惊厥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惊厥药物、病因治疗、预防复发、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该症状通常由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脑部异常、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体温超过38.5℃时需立即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保持环境通风,减少衣物包裹,同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物理降温需持续至体温稳定在38℃以下。
地西泮、苯巴比妥、咪达唑仑等抗惊厥药物可快速终止发作。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退热治疗。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反复发作者可能需长期服用丙戊酸钠预防。
复杂性高热惊厥可能与脑炎、脑膜炎等中枢感染有关,需通过腰椎穿刺明确诊断。电解质紊乱者需纠正低钠、低钙血症。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病因解除后惊厥发作频率可显著降低。
有惊厥史儿童发热初期即需积极退热,体温监测间隔不超过2小时。避免接种百白破等可能诱发发热的疫苗。家族遗传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预防性用药需持续至6岁后无发作方可逐步减停。
发作后24小时内需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必要时行头颅MRI。每3-6个月神经科随访评估认知发育。学龄期儿童出现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状需及时干预。疫苗接种计划需个体化调整。
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推荐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补充含镁食物如坚果、绿叶菜。适度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发作时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时长与表现供医生参考。出现意识障碍超过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