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与痔疮可通过症状特点、发病部位、检查手段、病理特征、并发症风险等方式区分。直肠息肉通常由肠黏膜异常增生引起,痔疮多与静脉丛淤血有关。
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瘙痒或疼痛,血液常鲜红且附着粪便表面;直肠息肉出血多为暗红色,可能伴随黏液分泌或排便习惯改变。无蒂息肉可能引起肠梗阻症状,痔疮极少导致此类问题。
痔疮发生于齿状线附近的静脉丛,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直肠息肉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可出现在肠壁任何位置。内痔需肛门镜观察,息肉多需肠镜定位。
肛门指检可触及内痔柔软包块,直肠息肉质地较硬且基底固定。肠镜检查能直观显示息肉形态,活检可明确性质;痔疮诊断通常依赖视诊和肛门镜检查,无需组织取样。
痔疮本质是静脉曲张团块,镜下可见扩张血管;息肉分为炎性、腺瘤性等类型,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约95%的直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痔疮不会直接癌变。
痔疮可能发生血栓或嵌顿,引起剧烈疼痛;息肉可能导致肠套叠或大出血。腺瘤性息肉10年癌变率约8%,需要定期随访;痔疮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贫血但极少危及生命。
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芹菜,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痔疮急性期可用温水坐浴,息肉患者建议每3-5年复查肠镜。出现持续便血、排便变形或体重下降时,需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必要时行息肉切除术或痔疮硬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