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湿疹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但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损具有传染性。疱疹样湿疹可能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功能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特应性皮炎病史等因素引起。
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角质层结构松散,皮肤水分丢失增加。这种非感染性皮肤病变本身不具传染性,但破损的皮肤更易被病毒入侵。日常需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会引发皮肤炎症反应,IgE水平升高可促进组胺释放。这种内在免疫紊乱不会传染他人,但可能增加合并感染风险。冷敷和燕麦浴可缓解瘙痒症状。
湿疹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可达90%,细菌超抗原可加重炎症反应。细菌定植本身不具传染性,但继发感染时需警惕。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可减少细菌负荷。
单纯疱疹病毒1型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在湿疹皮损处可引发疱疹样湿疹。活动期水疱中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具有强传染性。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
特应性皮炎患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这种情况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病毒培养或PCR检测可确诊。严重者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治疗。
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饮食需规避已知过敏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皮损渗出期暂停游泳等公共水域活动,病毒活跃期需隔离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出现发热或皮损扩散需及时皮肤科就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