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患儿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选择适宜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饮食、监测营养摄入等方式改善喂养。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损伤、奶具消毒不彻底、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引起。
采用45度角半卧位喂养,减少奶液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选择宽口径防胀气奶嘴,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鹅口疮可能与口腔pH值改变有关,表现为喂养时哭闹拒食。
优先选择常温或微凉的流质食物,如母乳、配方奶、米汤。添加辅食的患儿可给予苹果泥、香蕉泥等低酸度果泥,避免柑橘类水果。白色念珠菌感染常伴随口腔黏膜充血,过烫或过硬食物会加重疼痛。
每次喂养后用棉签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清洁口腔,每日3-4次。母乳喂养前用温水清洁乳头,奶瓶奶嘴需煮沸消毒10分钟。免疫力低下患儿可能出现真菌扩散,表现为舌苔增厚或颊黏膜白斑。
暂时停用含糖饮料、果汁等促进真菌繁殖的食物。避免辛辣、过咸、过酸辅食,六个月以上患儿可少量饮用无糖酸奶调节菌群。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鹅口疮反复发作。
记录每日进食量与排尿次数,体重增长停滞需就医。可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口腔黏膜损伤患儿易合并细菌感染,出现发热需及时干预。
鹅口疮患儿宜少量多餐,每日喂养6-8次,单次喂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糖饮食摄入,可适量进食山药、小米等健脾食物。保持患儿手部清洁,避免抓挠口腔加重感染。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拒食脱水,需儿科就诊评估是否需抗真菌治疗。喂养器具建议每日蒸汽消毒,患病期间暂停使用安抚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