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嘴唇发紫可通过保暖、调整喂养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由环境寒冷、喂养不当、呼吸道阻塞、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寒冷刺激导致外周血管收缩时,需将室温维持在24-26℃,用包被包裹婴儿躯干,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热烫伤。早产儿可采用袋鼠式护理,皮肤接触有助于稳定体温。
哺乳时婴儿头部应高于胃部,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人工喂养需选择合适流速奶嘴,避免呛奶引发窒息。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养,侧卧清理口腔分泌物。
鼻腔分泌物堵塞时,用生理盐水滴鼻后使用吸鼻器清理。睡眠时采用仰卧位,避免衣物遮盖口鼻。出现呼吸暂停立即弹足底刺激,无效时需气囊面罩通气。
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给予头罩吸氧,氧浓度控制在30-40%。持续性青紫需检测动脉血气,必要时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者需严格控制氧疗指征。
心脏超声可诊断法洛四联症等先心病,表现为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症状。肺部感染需进行胸片检查,常见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者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日常注意观察婴儿呼吸频率、肌张力及反应灵敏度,记录每日摄奶量及大小便次数。母乳喂养母亲需保证钙铁锌摄入,适量进食牛肉、菠菜、核桃等食物。出现持续青紫、拒奶或抽搐等表现需急诊处理,转运过程中保持气道开放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