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母亲可通过评估病毒活跃状态、调整喂养方式、局部防护等措施降低传播风险。感染可能由病毒潜伏激活、免疫抑制、皮肤黏膜破损等因素引起。
母乳喂养前需明确病毒是否处于活跃期。若乳房或乳头存在活动性疱疹病灶,需暂停直接哺乳。通过PCR检测乳汁中病毒载量可辅助判断传染风险,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活动期感染期间可暂时挤出乳汁并巴氏消毒62.5℃加热30分钟后喂养。未破损乳房对侧哺乳需配合乳头保护罩,乳汁病毒检出率低于5%时可考虑直接喂养。
乳房疱疹需保持创面干燥,哺乳前用生理盐水清洁。涂抹阿昔洛韦乳膏后需彻底清洗,避免婴儿接触药物。接触婴儿前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破损皮肤用防水敷料覆盖。
新生儿需密切观察口腔黏膜、眼周皮肤是否出现疱疹。出生后48小时内进行HSV-PCR检测,血清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获得,但需动态监测IgM变化。
系统性使用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降低乳汁排毒率。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适用于早产儿暴露预防,哺乳期禁用溴夫定等核苷类似物。
日常需保证母亲摄入足量维生素C、锌元素增强免疫力,哺乳间隙冷敷缓解乳房胀痛。坚持母乳喂养期间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婴儿接触母亲后使用0.05%氯己定棉片消毒面部皮肤。母亲出现发热或病灶扩散需立即暂停哺乳并就医,新生儿出现嗜睡、拒奶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进行腰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