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显著减少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损伤、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激素失调:雌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异常会导致脱落不全。建议摄入豆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避免过度节食,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伴随月经周期紊乱时需检测性激素六项。
2、宫腔操作史:人工流产、刮宫术可能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表现为经量骤减伴周期性腹痛。三维超声可评估内膜厚度,轻度粘连可通过宫腔镜分离,严重者需雌激素周期治疗。
3、代谢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月经稀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减轻体重5%-10%可改善症状,二甲双胍可调节代谢,必要时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调整周期。
4、甲状腺异常:甲减患者TSH升高会干扰卵巢功能,表现为经量减少、畏寒乏力。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5、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通过下丘脑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建议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严重失眠可短期使用佐匹克隆。职场压力大者应建立工作生活边界。
日常可饮用当归红枣茶调理气血,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腰腹部保暖。周期持续异常超过3个月,或出现头痛、视力变化等垂体相关症状时,需进行头颅MRI排除席汉综合征。BMI低于18.5者建议营养科会诊,排除神经性厌食对生殖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