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直肠炎可能由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饮食刺激、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直肠出血、黏液便、里急后重、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1、直肠出血: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是典型表现,出血量与炎症程度相关。轻度出血可通过局部使用美沙拉嗪栓剂控制,中重度需口服柳氮磺吡啶或糖皮质激素。
2、黏液便:肠黏膜分泌亢进导致粪便混有蛋清样黏液,每日排便3-5次。建议低纤维饮食,避免牛奶等促分泌食物,可尝试益生菌调节菌群。
3、里急后重:直肠炎症刺激产生持续便意,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温水坐浴可缓解肛周不适,必要时使用解痉药如颠茄片改善肠痉挛。
4、下腹疼痛:左下腹隐痛或绞痛多见,排便后暂时减轻。热敷腹部配合低渣饮食,急性期需禁食辛辣食物,疼痛明显时可用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蠕动。
5、全身症状: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贫血、低蛋白血症,表现为乏力、消瘦。需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营养支持。
日常应选择低纤维、高蛋白的饮食如鱼肉、蒸蛋,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病程超过8年者需加强肿瘤筛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