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是什么药?
国家规定麻醉药品、精神病药品,治疗肿瘤、艾滋病及性功能障碍等药品不准发布广告。2001年又规定下列药品不准在大众媒介上发布广告:①非抗生素类抗感染处方药;②激素类处方药;③治疗心绞痛、高血压、肝炎、糖尿病的处方药。因此,这些"药品"广告如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多是有问题的。
有一部分药品可以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在药房购买,称为非处方药(OTC),如感冒药、维生素等类,这些药品国家允许发布广告。如果不是OTC,就要仔细地问一问了。
在什么媒介上发布的?
马路上散发的或塞到你家信箱里的药品广告,绝大多数是非法的,不能相信。因为这些广告多未经审查。他们采取这种方式,正是因为国家禁止这些药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
如果是专业性报刊,即使是上述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药,只要专业对口,国家是允许发布广告的。
有无药品批准号及广告批准号?
药品广告应该经过审查批准,所以在广告上应该同时刊登药品批准号(国药准字××号)及广告批准号(卫药宣字××号或药广审(文)××号)。是药品还应该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忠告,一般用小号字放在广告边上。如没有这些批准号,则可能有问题。
药品名称及厂名厂址
为了避免病人单凭药名而盲目购药,耽误了病情,现在规定药名中不应有与疗效有关的字样。譬如过去的复方降压片现改称为复方利血平片,优降糖改称为格列本脲。因此,消费者若是见到"药名"中有"降压"、"降糖"等字样的,倒反而可以推断它可能不是药品。
药品广告应该正大光明地写明出品厂家等,而非法广告怕人追究往往隐姓埋名,地址多是××邮政信箱。这样你汇钱过去他能收到,而有问题你要找他却找不到了。
什么"专家""发明推荐"?
国家规定药品广告不得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或专家名义作证明的内容,而不少广告却有有头衔的专家发明或推荐。不过我国医药学术机构都是"学会",而这些"专家"却多是"协会"、"研究中心"的领导。这些机构是否存在是个疑问。因为诺贝尔奖太有名了,有人还假造个诺贝尔医学院。《新民晚报》2003年12月5日就曾揭露过"思维源"发明者"上海华山医院罗敏博士",经记者调查完全子虚乌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新名词、"赠送"的背后
医药科研发展极快,不法商人就利用老百姓不太了解情况,又治病心切,在广告中用"基因"、"纳米"、"受体"、"诺贝尔奖成果"等名词糊弄病人,引诱你掏腰包。遇到这些新名词应请教有经验的医师,看看是真是假。
不少广告打出"买三赠一"、"赠书"、"免费讲座"、"免费测血糖"等"献爱心"的"优惠"。其实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费用到头来还不是出自病人的冤枉钱!我们在医院遇到听了广告花了成千上万元钱,病却越"治"越坏的病人实在太多了!
药品还是保健品?
保健食品因为仅仅是食品,当然不受药品广告法规的限制;既然是食品不是药品,当然就不存在治病疗效。但是别有用心的商人往往就在广告中误导消费者,让人们误把食品当"药品"。如果消费者误将保健品当"药品",非但花了大把的冤枉钱,而且耽误了病情,错失了早期治疗的良机。
如何鉴别这二者,要查上述的批准号,保健食品是"食健字××号"。广告及包装上还应该有保健食品的标志,这是个蓝色的形似锅盖或牛头的图案,下面有4个小字――保健食品。非法广告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把批准文号及标志缩成极小放在广告角落。我们决不反对吃保健品,但是拿它当药吃,靠它来治病,那就真的如上海人俗语所说的"吃药"(指上当受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