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钙化可能由年龄增长、牙齿外伤、龋齿刺激、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变色、冷热敏感、咬合疼痛、自发痛、牙髓坏死等症状。
1、牙齿变色:
牙髓钙化导致牙齿内部组织矿化沉积,牙本质通透性改变,牙齿可能呈现淡黄色或灰褐色。这种变色通常均匀分布,与龋齿的局部黑斑不同。冷光漂白或贴面修复可改善外观,但需先排除其他牙髓病变。
2、冷热敏感:
钙化牙髓对温度刺激反应异常,接触冷饮或热食时出现短暂尖锐疼痛。这与牙本质暴露的敏感不同,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使用脱敏牙膏效果有限,建议避免极端温度刺激,必要时进行牙髓活力测试确诊。
3、咬合疼痛:
钙化物质压迫牙髓神经,咀嚼时产生钝痛或胀痛感,可能误诊为牙周炎。疼痛定位模糊,患牙叩诊阳性。需拍摄X线片观察根管内钙化影像,与隐裂牙、根尖病变鉴别诊断。
4、自发痛:
晚期钙化牙髓可能出现阵发性跳痛,夜间加重,提示合并不可逆性牙髓炎。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常伴淋巴结肿大。可能与细菌感染导致钙化灶周围炎症有关,需根管治疗或拔牙处理。
5、牙髓坏死:
长期钙化使牙髓血供受阻,最终导致组织坏死。牙齿变为暗灰色,对活力测试无反应,X线显示根管闭塞。坏死物质可能引发根尖肉芽肿,需通过显微镜辅助疏通钙化根管或实施根尖手术。
日常需避免咀嚼硬物防止牙齿微裂,定期口腔检查监测钙化进展。钙化牙髓患者建议减少咖啡、茶等染色饮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出现持续疼痛或变色应进行锥形束CT检查,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预防外伤。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可考虑意向再植术或种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