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可通过奥司他韦、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由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引起。
1、抗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常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病毒复制发挥作用。早期用药可缩短发热时长,减轻肌肉酸痛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2、抗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首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作为替代药物。这类核苷类似物能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对皮肤黏膜疱疹疗效显著。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长疗程。
3、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汉坦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雾化吸入适用于婴幼儿支气管炎。需监测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孕妇禁用。
4、免疫调节治疗:
干扰素α可用于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通过激活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聚乙二醇干扰素需每周皮下注射,可能引起流感样症状。
5、辅助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发热头痛,右美沙芬改善病毒性咳嗽。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缩短轮状病毒腹泻病程。
病毒感染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适量食用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居家隔离时每日开窗通风3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