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占位可通过宫腔镜检查、影像学评估、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通常由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宫腔粘连、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宫腔占位性质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并获取组织样本。对于异常子宫出血、不孕或超声提示占位>1cm者,建议优先选择宫腔镜。该检查可同步鉴别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等常见病变,准确率达90%以上。
部分病例可通过经阴道超声、MRI等影像学初步评估。三维超声能显示占位血流信号,MRI对肌瘤定位更精准。但影像学无法替代病理诊断,仅适用于拒绝宫腔镜或存在手术禁忌者,仍需结合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占良性病变的70%,常伴月经量增多。子宫肌瘤可能压迫宫腔导致腹痛。恶性病变如子宫内膜癌多表现为绝经后出血,CA125可能升高。宫腔镜活检能明确区分这些病理类型。
宫腔镜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可同步行息肉电切、肌瘤剔除等操作。采用冷刀技术能减少内膜损伤,日间手术模式恢复快。相比诊断性刮宫,其漏诊率降低60%,特别适合微小病灶的定位切除。
严重心肺疾病、急性感染期患者需谨慎。术中可能发生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1%。术后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地屈孕酮调节内膜修复,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增加西蓝花、亚麻籽等抗炎饮食,适度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术后1个月禁盆浴及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持续出血需及时复诊。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妇科检查联合HPV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