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胎儿生长受限可通过均衡营养摄入、定期产检监测、控制妊娠期疾病、避免有害环境暴露、保持适度活动等方式实现。胎儿生长受限通常由母体营养不良、妊娠高血压、胎盘功能异常、感染因素、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孕妇需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铁、钙及叶酸,推荐食用瘦肉、鸡蛋、乳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妊娠中晚期每日热量应增加300-500千卡,适量补充DHA有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每周至少摄入两次海鱼或藻类补充ω-3脂肪酸。
孕16周起每月进行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和腹围,妊娠晚期需监测脐动脉血流及羊水指数。通过胎心监护和生物物理评分评估胎儿宫内状态,发现生长曲线偏离时需增加监测频率。糖耐量试验和血压监测可早期发现妊娠期代谢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子痫前期需住院治疗。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维持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定期复查TSH,保持FT4在正常范围上限的1/3水平。
孕期需完全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酒精摄入量需为零。远离电离辐射及有机溶剂污染环境,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胎盘灌注的药物。居住空间保持通风,避免接触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游泳或快走,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40次/分。避免跳跃、仰卧起坐等腹部受压动作,运动前后监测胎动变化。出现阴道流血、规律宫缩或头晕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
孕妇每日应保证8小时睡眠并采取左侧卧位,睡眠障碍者可进行足底按摩或聆听舒缓音乐。饮食方面增加藜麦、牛油果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建议学习拉玛泽呼吸法,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建立包含产科、营养科的多学科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