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甲流孩子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间接传播等方式传染。甲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采取隔离防护、环境消毒、个人防护、疫苗接种、早期抗病毒治疗等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1、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含病毒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飞沫在1米范围内可直接被吸入呼吸道,建议照顾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与患儿保持1.5米以上距离。患儿应使用纸巾遮掩口鼻,用后密封处理。
2、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沾染患儿分泌物后触摸口鼻眼传播。照顾患儿前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或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儿使用过的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
3、气溶胶传播:
密闭空间内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病毒气溶胶可能造成传播。患儿房间应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使用空气净化器可降低空气中病毒载量,优先选择HEPA滤网机型。
4、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期感染甲流可能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哺乳期母亲患病时应佩戴口罩,哺乳前清洁乳房,必要时可暂时改用配方奶喂养。孕产妇接触患儿后需监测体温变化,出现症状需及时使用奥司他韦治疗。
5、污染物间接传播:
病毒在门把手、玩具等物体表面可存活2-8小时。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表面,患儿衣物需用60℃以上热水单独洗涤。垃圾应使用双层垃圾袋密封,标注"医疗废物"标识。
照顾甲流患儿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300g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C,进行适度室内运动增强抵抗力。家庭成员可接种四价流感疫苗预防交叉感染,出现发热症状需在48小时内使用扎那米韦或帕拉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居家隔离需持续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后,婴幼儿及免疫缺陷者建议延长至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