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正常不能完全排除青光眼,青光眼的诊断需结合视神经检查、视野检查等多维度评估。眼压正常型青光眼可能与视神经血流异常、角膜厚度偏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野缺损、视盘凹陷扩大等症状。
部分患者眼压虽在正常范围内,但视神经对压力耐受性较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凋亡可导致视盘杯盘比增大,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视野变化。
中央角膜厚度较薄者测量眼压时数值可能偏低,实际眼压被低估。角膜厚度每减少50微米,眼压测量值可能偏低1mmHg。临床常用超声角膜测厚仪辅助评估,必要时需校正眼压值。
眼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重要诱因,视神经乳头筛板区微循环障碍可引发缺血性损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盘充盈延迟,治疗可考虑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环。
特定基因突变如OPTN、TBK1等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相关。有家族史者即使眼压正常,也应每6-12个月进行眼底照相和视野检查,早期发现特征性视神经损害。
低血压、偏头痛、睡眠呼吸暂停等系统性疾病可能参与发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导致夜间眼部灌注不足,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并控制基础疾病。
建议每日摄入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黑枸杞等食物保护视神经,避免长时间俯卧体位影响眼静脉回流。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每月监测。若出现虹视、视野缩小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房角镜检查和24小时眼压曲线测量,必要时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引流阀植入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