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前房穿刺、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由瞳孔阻滞、房角狭窄、晶状体位置异常、情绪激动、暗环境停留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
急性发作期需快速降低眼压,常用药物包括毛果芸香碱、乙酰唑胺、甘露醇。毛果芸香碱可收缩瞳孔改善房水循环,乙酰唑胺抑制房水生成,甘露醇通过渗透作用减轻玻璃体容积。药物治疗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通过YAG激光在虹膜根部造孔,解除瞳孔阻滞机制。该操作门诊即可完成,术后需配合抗炎滴眼液预防粘连。对于房角粘连超过180度的患者,可考虑激光房角成形术。
当药物无法控制眼压且角膜水肿影响激光治疗时,需行前房穿刺术紧急降压。使用穿刺刀在角膜缘穿刺放出房水,操作后眼压可迅速下降30-50mmHg。该操作存在感染风险,术后需严格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对于房角广泛粘连的慢性期患者,需行小梁切除术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手术切除部分小梁网及虹膜根部,形成滤过泡引流房水。术后需按摩滤过泡维持其功能,警惕滤过过强导致的浅前房。
适用于多次手术失败或晚期青光眼患者,通过半导体激光破坏部分睫状突减少房水生成。治疗分2-4次进行,每次处理90-180度范围。可能并发眼球萎缩,需严格控制能量参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需终身随访眼压及视神经状况,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饮水等诱发因素。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Omega-3脂肪酸丰富的深海鱼可辅助保护视神经。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游泳、举重等剧烈运动,每日热敷促进滤过泡形成。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暗环境活动时提前使用缩瞳剂预防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