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传统医学认为,乌梅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功效作用
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
敛肺、涩肠:
乌梅味酸而涩,上入肺经能敛肺止咳,下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因此,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或干咳无痰,以及正气虚弱导致的久泻久痢。
生津:
乌梅味酸性平,能生津液、止烦渴,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虚热消渴、烦热口渴等病症。
安蛔:
乌梅味极酸,而“蛔得酸则安”,因此可以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用于治疗蛔虫病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病症。
现代应用
1、乌梅具有镇咳、止泻的作用,可以运用于止咳药、止泻药中,如冬白梅片、哮喘丸、绿梅止泻颗粒、小儿泻痢片。
2、乌梅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以运用于养阴清热药中,如玉泉片、梅苏颗粒、苏梅爽含片。
3、乌梅有麻醉蛔虫的作用,可以运用于驱虫药中,如乌梅丸、肥儿疳积颗粒、春梅颗粒。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乌梅适用于肺虚久咳者;久泻、久痢者;蛔厥腹痛、呕吐者;虚热消渴者;崩漏、便血者。
肺虚久咳者:
乌梅味酸而涩,入肺经,能够敛肺气止咳,改善肺虚患者咳嗽的症状。
久泻、久痢者:
乌梅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可以治疗长期腹泻或痢疾反复发作。
蛔厥腹痛、呕吐者:
蛔得酸则静,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可以改善蛔虫病患者腹痛、呕吐等症状。
虚热消渴者:
乌梅极酸性平,能生津液,止烦渴,改善患者口干咽燥的症状。
崩漏、便血者:
乌梅炒炭后,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改善崩漏不止、便血等症状。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外有表证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用。
原因:
乌梅性收敛,外有表证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用,以免收敛病邪,加重病情。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6-12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乌梅与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合用时应注意错开时间。
碱性药物:
乌梅味酸,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氨茶碱等)同时服用,会发生中和反应,使药效减弱,因此,乌梅与碱性药物合用时应错开时间。
磺胺类药物:
乌梅含有有机酸成分,与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等)同时服用后,容易使磺胺类药物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因此应错开时间用药。
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
乌梅中的有机酸成分能增强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因此乌梅在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同用时也要错开服药时间。
食用方法
乌梅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用于煮粥、煮茶等,如酸梅汤、乌梅生姜红糖汤、桂花乌梅汤、乌梅肉桂丝粥、乌梅粥、乌梅茶等。
酸梅汤:
将乌梅、山楂、甘草、陈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先用大火烧开,关小火慢熬1小时,最后加冰糖,冰糖熬化即可。
乌梅生姜红糖汤:
将乌梅、生姜、红糖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煮5分钟即可。
桂花乌梅汤:
将乌梅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最后放入桂花、冰糖即可。
乌梅肉桂丝粥:
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取汁,入粳米、肉桂煮粥,粥成时入白糖调味。
乌梅粥:
准备适量乌梅、粳米和冰糖,将乌梅加水煮出乌梅汁,然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熬成粥,再放一些冰糖调味即可。
乌梅茶:
将乌梅肉、生姜都切碎,然后和茶叶、红糖一起放入茶壶中,加入沸水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温馨提示
1、作为药品:乌梅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2、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将乌梅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乌梅可作为配料应用于烹饪料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