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湿疹可通过保湿剂、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抗生素软膏等方式治疗。干性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环境干燥、免疫异常、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湿修复:
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是干性湿疹的核心发病机制。选择含神经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湿霜,每日涂抹3-5次可修复角质层。建议沐浴后3分钟内使用丝塔芙保湿霜或薇诺娜特护霜,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
2、激素治疗:
中重度炎症需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面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用于躯干四肢。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与保湿剂按1:1比例混合涂抹可减少副作用。伴随剧烈瘙痒时,糠酸莫米松乳膏能快速缓解红斑脱屑。
3、免疫调节:
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属于非激素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对眼周及皮肤褶皱部位更安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坚持使用4周后可见明显效果。
4、止痒管理:
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时,联合使用依巴斯汀或扑尔敏。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冷敷可暂时缓解症状。
5、抗感染处理:
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出现脓疱、渗液时,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控制感染。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真菌混合感染,可预防性使用酮康唑洗剂。
干性湿疹患者需穿着纯棉衣物,冬季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每周2-3次燕麦浴可舒缓皮肤,避免水温超过37℃。饮食补充亚麻籽油和维生素E,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长期反复发作或大面积皮损需及时就诊皮肤科,紫外线光疗可作为顽固性病例的辅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