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皮肤瘙痒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螨虫叮咬、神经性皮炎、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过敏治疗、环境清洁、药物干预、原发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1、皮肤干燥:
夜间空气湿度降低或过度清洁导致皮脂膜受损,角质层水分流失加剧引发瘙痒。建议睡前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
2、过敏反应:
床品螨虫、洗涤剂残留或晚餐摄入海鲜等致敏物质可能诱发组胺释放。瘙痒多伴红色丘疹或抓痕,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
3、螨虫叮咬:
床垫枕头中的尘螨在夜间活动频繁,其分泌物会刺激皮肤产生剧痒。每周用60℃以上热水烫洗床品,使用除螨仪清洁,严重时喷洒苄氯菊酯类杀虫剂。
4、神经性皮炎:
精神压力或焦虑状态下大脑皮层异常兴奋,导致皮肤瘙痒阈值降低。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对称性抓痕和苔藓样变。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局部涂抹他克莫司软膏。
5、肝胆疾病:
胆汁淤积时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瘙痒以手掌足底为著。可能与胆管梗阻、肝硬化等因素有关,常伴黄疸、乏力症状。需检测肝功能,原发病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
日常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穿着纯棉透气睡衣,卧室湿度保持在50%-60%。增加燕麦粥、亚麻籽等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适度进行瑜伽或冥想缓解压力。持续瘙痒超过两周或出现皮肤溃烂、发热等症状需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