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切除、激素调节、生活方式调整、长期管理等方式缓解症状,但难以彻底根治。疾病通常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倾向、炎症反应、医源性种植等因素有关。
1、药物控制: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激素类药物如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能抑制异位内膜生长。药物治疗需持续使用以控制复发,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2、手术切除:
腹腔镜手术可清除异位病灶,严重病例需行子宫切除术或卵巢囊肿剔除术。手术能快速改善疼痛和不孕问题,但术后五年复发率约40%,需配合药物巩固治疗。
3、激素调节: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内膜增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局部释放孕激素。激素治疗需持续6个月以上,可能引起突破性出血、情绪波动等副作用。
4、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运动如瑜伽、游泳可降低雌激素水平,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刺激物。热敷下腹部、补充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缓解盆腔充血和炎症反应。
5、长期管理:
每3-6个月需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绝经后病灶可能自然萎缩。合并不孕者建议尽早辅助生殖,心理疏导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日常饮食宜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疼痛持续加重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复诊,40岁以上患者需警惕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