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是指通过药物干预在病毒暴露后72小时内阻止HIV感染的措施,其核心机制是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暴露后阻断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28天连续用药,同时配合定期检测和生活方式调整。
1、阻断原理:HIV阻断药物通过干扰病毒逆转录酶或整合酶功能,阻止其遗传物质嵌入宿主细胞DNA。常用方案包含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三种药物组合,需在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效果最佳,最迟不超过72小时。
2、适用场景:高危性行为、职业暴露医护人员针刺伤、共用注射器等直接血液接触情况需立即启动阻断。静脉吸毒共用针具、无保护肛交等行为属于极高危暴露,阻断成功率与暴露病毒载量呈负相关。
3、用药方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的三联方案,或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组合。完整28天疗程不可中断,漏服超过12小时需重新评估感染风险。
4、监测流程:用药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完成疗程后第1、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药物反应,严重皮疹或肝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5、防护协同:阻断期间需严格使用安全套避免二次暴露,禁止献血或捐献器官。建议同步筛查梅毒、乙肝等性传播疾病,暴露后6周可进行HIV核酸检测提高检出率。
暴露后阻断需配合长期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定期检测等。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暴露前预防用药,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阻断药物属于处方用药,所有用药决策需在传染病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任何疑似暴露都应立即到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