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出现异味可通过保持清洁、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异味通常由经血氧化、细菌感染、阴道菌群失衡、妇科炎症、激素波动等原因引起。
1、清洁护理:经血接触空气氧化后可能产生轻微铁锈味,属于正常现象。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选择透气纯棉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减少细菌滋生机会。
2、饮食调节: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酸奶、泡菜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鲜枣,增强黏膜抵抗力。减少洋葱、大蒜等气味浓烈食物的摄入量。
3、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导致鱼腥味分泌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或替硝唑。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双硫仑样反应。完成整个疗程防止复发。
4、抗真菌药物:念珠菌感染常伴随豆腐渣样白带和酸臭味,可选用克霉唑栓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期间避免同房,配偶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5、激素调理:围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易发生反复感染,可在妇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雌三醇软膏局部治疗。合并子宫内膜炎需联用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月经期需穿着宽松衣物,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适当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出现持续恶臭、发热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进行白带常规、B超等检查排除盆腔炎、宫颈病变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