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疾病通常由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化学伤、眼内出血、晶状体脱位等因素引起。
1、药物控制:急性期需快速降低眼压,常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前列腺素衍生物如拉坦前列素。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眼压波动。
2、激光治疗:对于房角结构损伤者,可选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或激光小梁成形术。激光能改善房水引流,适用于早期房角粘连或小梁网功能异常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压。
3、手术干预:顽固性高眼压需行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手术通过建立新房水排出通道控制眼压,术后可能出现浅前房、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需密切随访。
4、原发伤处理:合并晶状体脱位者需行晶状体摘除,眼内出血需玻璃体切割。创伤修复与青光眼治疗需同步进行,避免二次损伤加重房角结构破坏。
5、长期监测:即使眼压稳定,仍需每3-6个月检查视野和视神经。外伤性青光眼具有迟发性特点,部分患者数年后仍可能出现视功能恶化。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碰撞,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佩戴防护镜防止二次外伤。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有助于房水循环稳定,连续用眼40分钟应休息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