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皮肤过敏可通过保湿修复、避免刺激源、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治疗、光疗等方式缓解。常见诱因包括干燥气候、尘螨滋生、花粉传播、化妆品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
1、保湿修复:秋季空气湿度下降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建议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角鲨烷的保湿霜。冷敷可缓解红肿瘙痒,避免频繁使用碱性清洁产品。
2、避免刺激源:尘螨聚集在换季衣物被褥中,需60℃以上高温清洗。外出佩戴口罩减少花粉接触,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暂停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
3、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口服药物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荨麻疹和瘙痒。可能与遗传性过敏体质有关,通常伴随打喷嚏、结膜充血等症状。
4、局部激素治疗:糠酸莫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适用于急性皮炎发作,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有关,常表现为鳞屑、丘疹等症状。
5、光疗:窄谱UVB照射可调节免疫反应,每周2-3次适用于顽固性湿疹。秋季紫外线强度仍达夏季80%,需配合防晒霜使用。
过敏期间建议选择低敏饮食如燕麦、西兰花、鲑鱼等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适度进行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增强抵抗力,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防螨寝具,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排查过敏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