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静脉补液等方式缓解症状。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与粪石嵌顿、淋巴滤泡增生有关,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盲肠炎的主要病因,需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可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以避免复发。
2、止痛管理:急性腹痛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症状。但需警惕止痛药掩盖病情,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阑尾穿孔。
3、静脉补液:呕吐或进食困难患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重度需住院监测电解质指标。
4、胃肠减压:腹胀明显者可留置胃管减压,减少胃肠道压力。同时需禁食直至炎症控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
5、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穿孔时需急诊手术,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5-7天。
日常护理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痛。饮食选择低纤维的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术后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