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可通过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中成药等方式治疗。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症状。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适用于轻中度胃酸过多者。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钙吸收障碍。
2、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硫糖铝可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中和胃酸并促进黏膜修复。枸橼酸铋钾兼具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服用后可能出现便秘或黑便,建议餐前半小时嚼服效果更佳。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通过加速胃排空改善腹胀嗳气。甲氧氯普胺还可止吐但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这类药物适合伴随胃动力障碍的患者,需避免与抗胆碱药同服。
4、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铋剂的四联疗法是根除方案。治疗前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确诊,疗程结束后复查。耐药菌株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种类。
5、中成药调理:三九胃泰、温胃舒适合寒性胃痛,气滞胃痛颗粒对胀闷感有效。中药需辨证使用,虚寒型选用附子理中丸,湿热型用香连丸。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西药协同治疗。
胃炎患者日常应选择小米粥、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酒精摄入。规律进食习惯配合腹式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立即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