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肠道寄生虫感染可通过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药物驱虫治疗。寄生虫感染通常由饮食污染、接触感染源、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疫区接触等原因引起。
1、阿苯达唑:广谱驱虫药对蛔虫、钩虫、鞭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有效。该药通过抑制寄生虫葡萄糖吸收导致虫体死亡,用药后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胃肠道不适。服药期间需避免油腻饮食,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甲苯咪唑:适用于蛲虫、蛔虫、鞭虫感染,通过阻断虫体微管蛋白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痛和皮疹,用药期间需配合清洁衣物床单。两岁以下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左旋咪唑:主要用于蛔虫和钩虫混合感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引起失眠或味觉异常等副作用,服药后需观察排便情况。与酒精同服可能加重不良反应,慢性病患者需监测肝功能。
4、饮食污染:生食未洗净蔬果或饮用污染水源是主要感染途径。处理食材需做到生熟分开,水果建议削皮食用。疫区旅行者应避免生饮山泉水,贝类水产需彻底加热至85℃以上。
5、卫生防护:饭前便后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指甲缝需重点清洁。家庭成员确诊感染后,衣物床单需60℃以上高温洗涤。宠物定期驱虫,园艺劳作时佩戴手套,儿童玩具每周用沸水烫洗消毒。
肠道寄生虫感染预防需建立饮食卫生三重防线:食材选择上避免野生水产,加工过程中保证砧板刀具消毒,存储环节做到生熟分离。日常补充大蒜、南瓜籽等天然驱虫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如持续腹痛或粪便异常超过两周,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寄生虫卵检测。疫区归来者建议每半年预防性驱虫一次,同时筛查是否合并贫血或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