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遗症可能由心肌坏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心理障碍、血栓栓塞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心脏康复、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等方式改善。
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局部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消失。心脏超声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严重者形成室壁瘤。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医疗干预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改善心室重构。
梗死区电传导异常易引发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颤。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频发室性心律失常者需长期服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用于猝死高风险患者。
每搏输出量减少导致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和地高辛。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QRS波增宽者。
约40%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与疾病恐惧和活动受限有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分需认知行为治疗,严重者联合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参与心理疏导过程。
心内膜附壁血栓脱落可致脑栓塞或肢体动脉栓塞。CHADS2评分≥2分需终身抗凝,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需定期监测INR值。房颤患者优先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心梗后每日摄入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每周进行5次30分钟快走训练,居家监测血压心率并记录异常症状。戒烟限酒基础上,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32%的再梗死风险,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安全运动强度,康复期每3个月复查冠脉CT评估支架通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