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通过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细菌性肠炎多与沙门氏菌、志贺菌感染有关,常表现为发热、脓血便。治疗需选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以免加重毒素吸收。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发的肠炎以水样便为主。蒙脱石散可吸附病毒毒素,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需注意病毒性肠炎禁用抗生素,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3、饮食不当:进食生冷、变质食物易引发炎症。发病期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避免乳制品。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蒸蛋、小米粥等低渣饮食,每日少量多餐。
4、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肠黏膜。轻症停药后可自愈,严重者需用硫糖铝保护黏膜。合并出血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必要时行肠镜检查排除溃疡。
5、免疫异常: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美沙拉嗪口服,重症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适用于顽固病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急性期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恢复期适量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牛肉促进肠黏膜修复,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少尿等脱水表现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