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穴位刺激、运动调节、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原发性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盆腔充血、精神压力、体寒等因素引起。
1、热敷缓解:下腹部放置40℃左右热水袋或暖宝宝,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松弛子宫平滑肌,降低前列腺素敏感性。注意避免烫伤,经期避免使用过热泡脚。
2、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议经期前1-2天开始规律服用,胃病患者需搭配胃黏膜保护剂。严重疼痛可考虑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3、穴位刺激: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关元穴脐下3寸各3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研究显示针灸可使β-内啡肽水平升高67%,显著降低痛觉传导。经期避免针刺血海穴。
4、运动调节:经前期进行瑜伽猫牛式、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次以上。运动时内啡肽分泌量可达静息状态5倍,同时改善子宫供氧。避免经期头两天进行倒立体式或剧烈运动。
5、饮食调整:每日摄入生姜5g煮水、亚麻籽粉10g,富含ω-3脂肪酸的鲑鱼每周2次。研究证实生姜提取物镇痛效果与布洛芬相当。限制咖啡因、酒精及高盐食品摄入。
痛经期间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快走,穿着宽松腰腹衣物,睡前饮用300ml温热的肉桂苹果茶。持续严重疼痛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超声检查建议选择经期结束后3-7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