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在中医理论中可能由外邪侵袭、药毒内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禀赋不足等原因引起。
风热或湿热邪气通过皮肤腠理侵入机体,与药物毒性相搏结。此类药疹常见于头面四肢,表现为红斑丘疹伴瘙痒,治疗需疏风清热,选用金银花、连翘等煎汤外洗,避免辛辣发物。
长期服用辛热峻烈之品导致热毒蓄积,损伤营血。症状多见全身弥漫性鲜红斑片,可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日常需停用可疑药物,多饮绿豆甘草汤解毒。
药物干扰气血运行形成血热风燥,好发于过敏体质者。皮损以干燥脱屑为主,宜用当归饮子养血润燥,配合芝麻、阿胶等食疗调理。
肝肾阴虚或脾胃湿热影响药物代谢,常见固定性药疹。发病与肝郁化火有关,表现为紫红色斑块,需用龙胆泻肝汤清肝利湿,忌食海鲜等发物。
先天脾肺气虚者卫外不固,更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此类药疹反复发作,需长期服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配合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调养。
中医调理药疹需辨证施治,急性期以清热凉血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固本。日常避免接触已知过敏药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推荐薏苡仁粥健脾祛湿,适度练习八段锦增强卫气。出现大面积皮损、高热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