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需立即就医,该急症可能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肿瘤侵蚀、肠梗阻、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发热、休克等症状。
长期胃酸侵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溃疡加深,可能穿透胃肠壁全层。需紧急行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除感染。
锐器刺伤或剧烈撞击可直接破坏消化道完整性。腹腔镜探查是首选诊断方式,根据损伤部位选择肠造瘘术或一期吻合术,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
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浸润性生长可导致肠壁坏死穿孔。需联合肿瘤根治术与穿孔修补,术后配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等化疗药物控制转移。
绞窄性肠梗阻引发肠壁缺血坏死,常见于肠扭转或肠套叠。坏死肠段切除后需行临时性结肠造口,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补充头孢曲松抗感染。
内镜操作或腹腔手术中器械误伤可导致迟发性穿孔。保守治疗包括禁食、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无效时需二次手术缝合。
术后恢复期需严格遵循流质饮食过渡原则,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2周后逐步添加蒸蛋、嫩豆腐。每日床边活动预防肠粘连,监测体温及引流液性状。突发呕血或腹痛加剧需警惕吻合口瘘,应立即返院复查腹部CT。长期随访需完善胃镜或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