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可通过早期干预、恒牙列初期、青少年期、成人期、老年期等阶段实现最佳效果。牙齿排列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牙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早期干预:乳牙期3-6岁出现反颌或严重错颌时需干预,通过活动矫治器纠正吮指、口呼吸等习惯,预防颌骨发育畸形。此阶段治疗可缩短后期矫正周期。
2、恒牙列初期:7-12岁混合牙列期适合功能性矫正,利用颌骨生长潜力,通过肌功能训练器、扩弓器调整牙弓宽度,改善上下颌骨关系异常。
3、青少年期:12-18岁恒牙列完全萌出后,牙槽骨改建活跃,采用固定托槽或隐形矫治器能高效移动牙齿。此阶段矫正周期通常为18-24个月。
4、成人期:18岁后骨代谢减缓但矫正仍可行,需结合牙周健康评估,选择舌侧矫治或透明牙套。成人正畸可能需配合片切或拔牙创造间隙。
5、老年期:50岁以上患者需优先控制牙周炎症,采用低力值矫治技术。缺失牙患者可结合种植修复进行有限度的牙齿移动。
均衡摄入钙磷含量高的乳制品、鱼类有助于牙槽骨改建,避免咀嚼过硬食物防止托槽脱落。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矫治器周围菌斑,配合正畸专用牙刷维护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咬合训练可加速适应性调整,矫治期间每6个月需接受专业洁治。出现托槽磨损或钢丝扎嘴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