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通过头孢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含漱消毒液等方式预防感染和缓解不适。术后疼痛肿胀可能与创面暴露、细菌侵入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隐痛等症状。
1、抗生素: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可预防拔牙创面感染。口腔厌氧菌环境易滋生细菌,药物需覆盖常见致病菌谱,用药周期通常3-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替代。
2、镇痛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能缓解术后疼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建议在疼痛初期按需服用,避免空腹使用以防胃肠道刺激。
3、局部消毒:氯己定含漱液可减少口腔细菌负荷。每日3-4次含漱能机械性清除食物残渣,维持创面清洁。含漱时避免剧烈鼓漱,术后24小时后方可使用以防血凝块脱落。
4、止血护理:云南白药胶囊辅助促进凝血。药物中三七成分可收缩局部血管,配合咬紧无菌纱布30分钟能有效止血。术后48小时内避免吮吸、吐口水等负压动作。
5、肿胀管理:地塞米松短期应用减轻炎症水肿。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适用于智齿拔除等创伤较大情况,通常联合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天。
拔牙后24小时内冰敷患侧面部,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的同时避免剧烈漱口,术后一周内禁用吸管及吸烟。恢复期间出现剧烈疼痛、发热或出血不止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