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带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碎石手术、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缓解症状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大肠杆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感染。治疗需口服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冲刷尿道。
草酸钙或尿酸结晶在肾脏形成后划伤输尿管,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腹绞痛伴血尿。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可通过多跳跃促进排出,大于1厘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尿液呈洗肉水样。需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轻症使用缬沙坦控制血压,重症需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
中老年男性腺体肥大压迫尿道,排尿时血管破裂出血,多伴有尿线变细症状。可服用坦索罗松松弛平滑肌,严重梗阻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需预防逆行感染。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典型信号,吸烟者发病率升高3倍。确诊需膀胱镜活检,非肌层浸润型肿瘤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浸润型可能需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
每日摄入蔓越莓汁可抑制尿路细菌附着,避免高草酸饮食如菠菜预防结石复发。保持每日30分钟快走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老年男性每年应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出现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时,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诊排除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