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可能由真菌感染、足部潮湿、免疫力低下、外伤破损、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拔甲、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是主要致病菌,这类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力强。感染后指甲会逐渐增厚发黄,伴随甲板分层或碎屑。治疗需持续使用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外用抗真菌药,严重时联合口服特比萘芬。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或运动后未及时清洁,足部汗液积聚形成微湿环境。这种状态会软化甲周皮肤屏障,增加真菌定植风险。建议每日用硫磺皂洗脚,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袜子,保持足部干燥可降低感染概率。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易继发真菌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难以有效清除入侵病原体。这类患者需优先控制基础疾病,同时采用低刺激性的联苯苄唑乳膏局部涂抹,避免使用强效口服抗真菌药加重肝肾负担。
指甲修剪过短、踢撞硬物导致甲床损伤,可能破坏甲板保护层。开放性创口为真菌提供直接入侵通道,临床常见伴随甲沟红肿、按压疼痛。治疗需先处理外伤,再使用含聚维酮碘的溶液消毒,配合硝酸咪康唑软膏抑制真菌。
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和血糖升高,指甲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且易继发感染。典型表现为多个指甲同时出现褐色浑浊,甲板与甲床分离。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顽固性病例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或病甲清除术。
预防灰指甲需注意足部卫生管理,每日更换消毒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修甲工具。饮食上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和维生素E的坚果,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增强免疫力的运动。出现指甲变色变形超过两个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