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可通过肝功能状态、并发症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预后差异等方面区分。
代偿期患者肝脏仍能维持基本代谢功能,表现为轻度乏力或无症状;失代偿期出现明显肝功能衰竭,如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代偿期可通过护肝治疗控制,失代偿期需人工肝或肝移植干预。
代偿期仅存在门静脉高压体征如脾大,失代偿期伴随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腹水患者需限钠利尿,肝性脑病需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
代偿期Child-Pugh评分≤6分,白蛋白>35g/L;失代偿期评分≥7分,白蛋白<28g/L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监测指标异常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或维生素K。
CT显示代偿期肝脏形态尚规则,失代偿期呈典型结节状改变伴门静脉增宽。超声弹性成像可量化肝硬度,代偿期<12.5kPa,失代偿期>20kPa。
代偿期5年生存率>80%,失代偿期降至30%以下。预防进展需戒酒、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甲胎蛋白筛查肝癌。
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日1.2-1.5g/kg,优先选择植物蛋白;运动推荐每日30分钟步行训练;护理重点监测体重变化与神志状态,失代偿期患者每日限水1000-1500ml。定期检测血氨、电解质水平,出现嗜睡或扑翼样震颤需立即就医。